人生小別離小時候對別離沒什么概念,四面環山將天空圈成小小一方,學校就在附近,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一個小時腳力。在狹小天地里浸染了多年的心裝不下太多的偉大理想,只知道能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好了。 可那目之所及的遠處似乎也不是終點。高中三年,從開始到結束,仿佛在一轉眼間就完成。照完畢業照,開展大掃除那天,所有人都在噼里啪啦地裝著書本、筆記,一副急匆匆想要離開的模樣。有女同學突然在某個時間段情緒爆發,繼而蹲在地上抱頭啜泣。自從來到這,雖然每年都要折騰著搬一次教室,來這么一次大掃除,可這一次似乎不同:那第一次在家之外住了好久的宿舍,自此就要從人生里消失了;那一個個第一次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小團體,自此便要分散奔向天南海北;那一段被古文函數單詞力學元素折磨的苦不堪言的日子,也終于消散了……吼過“朋友一生一起走”后,繼續匆匆別離,全副身心投入人生的下一程路。 乘著吭哧吭哧作響的綠皮火車,緩緩的從這一頭到那一頭,隔段日子再來一個折返,開始以四年為周期的兩地輪回。桃紅柳綠的春、艷陽高照的夏、白果金黃的秋、大雪皚皚的冬,那號稱的最美財園倒也算實至名歸??上?,在各種法律關系里迷失的日子終歸是要結束的。四年前背著書包來,四年后背著書包去,就連穿在身上的短袖也是一樣。路過宿舍樓大廳那面意在讓學子們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的大鏡子,突然有點恍惚,鏡子里那張臉似乎依然迷惘,依然的不知所措。好友執意要送到公交站才作罷,漢子們的尊嚴不允許煽情,一聲祝福便各奔東西,只是直到公交開出老遠,轉回頭時看看,那送別的身影依然立在原地。這曾經寄托了無數想象的浪漫之都,還沒來得及熟悉就匆匆離開,最后目之所及的全部只剩下這一個送別的身影,第一次感覺到了不舍,“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云彩”的心境終于有了真切的感受,原來課堂上那些背誦過的詩詞都是為了往后余生做著鋪墊。 再往后,別離仿佛就成了人生的主題?;蚍粗藿〖傩猩畞頃r的路從北走到南,或拉著行李箱從西走到東,或從一個狹小的出租屋遷到另一個……若干年前那句自嘲的“生命的意義在于折騰”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現實。前路漫漫,沒有盡頭,不知道會帶著自己通往哪里,也不知道現在離開的地兒算不算得上歸處,于是造就了極大的不確定感,惶恐就在這不確定里不斷生發、蔓延,不自覺中讓心跳加速,莫名其妙的痛苦也就增加了一分。 在這別離帶來的不確定里,那些曾經煩惱的日子突然變得好像并不惱人了,那些曾經想拼命逃離的事物也似有了某種魔力,即便是在沒有月亮的晚上也能想起。就像普希金那句“而那過去了的,將會成為親切的懷念”。 天花板上的日光燈不失時機的壞掉,忽閃忽閃的晃著眼睛,將思緒從記憶中生生拖回,突然意識到這發怔的當兒,時光又逃逸掉了些許。我們何嘗不是在和這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做著別離,人生也在這別離里慢慢走到終點。 不過,也幸而有這別離,才讓人懂得當下事和眼前人的可貴和珍惜。
打印 |
|